寒冬中的SIHH,反而更讓人躍躍欲試
每年一月份的日內瓦國際高級鐘錶沙龍(Salon International De La Haute Horlogerie,簡稱SIHH錶展),總像是個鐘錶界的風向球一般,在一年的初始就向世界展示當年最新的錶款作品。
儘管參加SIHH和Baselworld兩大錶展的鐘錶品牌幾乎不會重複(除了新增的獨立製錶品牌專區之外),彼此之間並不存在著絕對的關聯性,也就是說,從SIHH錶展中觀察到的趨勢,並無法直接套用在Baselworld更多更廣的品牌身上。然而,鐘錶界其實可以說是一個整體,各品牌間或許因為價位帶、目標客層、品牌調性……等有著種種的不同,但在面對大環境的變化時,所採取的因應對策卻也八九不離十。少部分異軍突起別具想法的品牌,或許能有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產品策略,但大環境的好壞,是每個品牌都會面臨的面題。
今年剛好是金融海嘯後的第十年,整個世界的經濟體系都產生了莫大的變化。以中國為主的亞洲市場在這之中崛起,已經成為足以左右世界局勢的龐大力量。對於鐘錶業來說,在這之中自然也曾經受惠不少。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,中國的一道禁奢令,就攔腰斬斷了不少品牌一路蓬勃發展的美夢。之前因為中國市場太過美好,而一股腦投入的品牌,現在開始嘗到了苦頭。若是在中國市場這個籃子裡放了太多的雞蛋,一旦市場萎縮後,若不能快速反應將這些雞蛋轉放在別的市場的籃子裡,那麼勢必得付出不少的代價。在這些年間,有些品牌消失了,也有些品牌易主了(巧的是大多數買家都來自亞洲),對於長久身在錶界的人來說,總是會有不勝唏噓之感。
SIHH和Baselworld錶展之間最大的不同,在於前者一向屬於邀請制,只有受邀的媒體、店家、VIP能有緣進入一窺堂奧,不像後者任何人都可以買票進入。也因此,不僅由於SIHH錶展是以Richemont集團為首的一眾奢華品牌所組成的緣故,這只能被邀請才能進入的尊榮感,也賦予了SIHH錶展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光環。然而從2017年開始,在SIHH錶展的最後一天特別開放民眾買票入場,好的方面當然是拉近了這些奢華品牌與一般民眾的距離,讓某些未被開發的潛在客戶有機會與品牌近距離接觸;但相對來說,SIHH錶展的尊榮感開始變得薄弱,對於原先就能受邀的人來說,多少會覺得不是滋味。
然而在SIHH錶展「平民化」之後,其實卻反而能讓它做為「風向球」的指標意義更為濃厚,表示這些奢華品牌開始把目光由M型的一端往另一端看過去。而在今年除了延續最後一天的「平民日」之外,展場中巨型的「#」拍照打卡點,同樣也揭示著SIHH錶展企圖利用網路的力量,將最新的訊息傳遞出去。網路無國界,這樣的做法可說是釋出親民善意的一種方式。
而在另一方面,今年參與SIHH錶展的品牌,也達到了空前的數目。在主場館中, 由於愛馬仕Hermès的加入讓參展品牌成長到18個之多,獨立製錶品牌也來到17個,總數多達35個品牌真的會有目不暇給的感覺。我們歸納出今年的SIHH錶展的三大重點,或許其中也將會和Baselworld錶展有所呼應,就讓我們來看一下今年鐘錶界的風向將往哪兒吹。
如雨後春筍般的親民錶款
鐘錶圈在經濟寒冬中已經撐得夠久,絕對是需要有所調整的時候。每年我們都聽到對經濟好轉的信心喊話,但冬天彷彿一直賴著不走。過去一、兩年,動作快的品牌已經開始調整產品線,推出一些賣相較佳的錶款,比方說復刻款及聯名款,甚至也同步推出一些價位帶較低的錶款,這也和SIHH的親民化有些關聯。
而今年SIHH錶展放眼望去,可以發現愈來愈多品牌開始放低身段,推出更平價親民的錶款。許多媒體和錶界觀察家都有著相同的看法,那就是今年的SIHH錶展少了很多令人會「Wow!」的複雜大錶,而這些大錶歷來都是SIHH錶展的重頭戲。
但回過頭看,今年在SIHH錶展中會聽到「Wow!」的聲音,反而是來自這些新推出的平價親民錶款。像是名士Baume & Mercier新推出的Clifton Baumatic就是最值得大書特書的例子,搭載全新集團自製的Baumatic BM12-1975A自動上鍊機芯,由Richemont集團的ValFleurier錶廠負責研發,是集團首次將矽材質擺輪游絲和擒縱機構結合在一起,不僅能有效抗磁,更有著高達5日的動力儲存效能,還達到C.O.S.C.瑞士天文台認證,以及長達5年不需保養的高耐用度。搭載這樣高品質的自製機芯,這錶款的訂價竟然不到新台幣10萬元,簡直是令人瞠目結舌般的超值。要知道在SIHH錶展中,幾乎不太可能看到新台幣10萬元以下的產品,就算偶而出現也絕不可能是如此高品質的自製機芯,怎能不讓人「Wow!」一聲呢?
當然,對於品牌來說,價格是相對的,並不是每個品牌都適合把價格壓到那麼低,因此所謂的親民也是相對的,比方說如果這個品牌以往的產品價位帶都在50萬元以上,那麼推出價格3、40萬的錶款就已經足夠親民了。
今年這樣全新的的錶款還真的不少,比方說沛納海Panerai新推出的Luminor Logo系列,價格就來到了15、6萬之間,而且搭載自製的P.6000手上鍊機芯,相當的超值。積家Jaeger-LeCoultre全新的Polaris系列錶款,其入門的自動錶款只要20萬初頭的價格即可擁有。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全新的Fiftysix經典錶款,最入門的不鏽鋼自動錶款也只要30幾萬,對於這樣級數的品牌來說真的是破天荒!而萬寶龍Montblanc的1858系列雖然不是全新的錶款,但入門的自動腕錶價格也調整到新台幣10萬以內。
但需要特別說明的一點是,即便這些品牌開始推出平價親民的錶款,但並不代表品質上有所折衷,這些錶款一樣維持著品牌原有的精神及品質上的堅持,但可能以往只使用貴金屬材質的錶款,現在改成不鏽鋼材質,讓更多人能夠入手。在過去,錶迷們根本不可能期盼能用這樣的價格買到心儀品牌的產品,但現在有機會可以圓夢了,這就是在景氣寒冬中,反而更讓人躍躍欲試的最大原因。
令人印象深刻的複雜功能
嚴格來說,今年並非沒有令人「Wow!」大複雜功能錶款,只是可能和過去略有不同。以往SIHH錶展常有一些驚人之作,比方說將好幾個大複雜功能做在一起,或是挑戰在一只腕錶中加進多少複雜功能之類的,十足「炫技」的產品。而在今年的「Wow!」則比較來自於意想不到的「小品」,可以說有創新也有創意。
最具話題性的,首推愛彼Audemars Piguet的皇家橡樹RD#2超薄萬年曆腕錶了。做為最具實用性的大複雜功能,萬年曆機芯的複雜來自於輪系間彼此的串接,是極端考驗精密性的作品,因此其零件數多,相對來說厚度也比較無法降低。這只RD#2將各項功能重新組合排列,突破性地將三層機芯重新設計整合為一層,以達到使其更為輕薄的目的。重點在於它使用的還是中央自動盤,不像大部分品牌為了減少厚度而使用微型自動盤。它的機芯厚度僅2.89mm,錶殼厚度亦只有6.3mm,打破了自動上鍊萬年曆錶款的薄度紀錄。
另一個話題錶款則是朗格A. Lange & Söhne的Triple Split三重追針計時碼錶,是全球首款可進行多個小時比較計時的機械追針計時碼錶,並可計算停止長達12小時的分段計時和參考時間。三重追針指的是計時、計分、計秒這三個計時指針都具有追針的功能,因此可以進行長時間的比較。這麼創新的發明,教人印象不深刻也難。
而另外,今年第二次參展的雅典Ulysse Nardin,則在展間設立了一個私密的房間,裡面是會讓人臉紅心跳的神祕禁愛世界。當然並不是真人表演,而是其極致性感的經典系列窺視者活動人偶三問報時腕錶,就是俗稱的春宮錶。具活動人偶的三問報時錶、甚至是春宮錶都不算稀奇,但特別就在於設立的這個私密的房間,當一個妙齡美女帶著你入內參觀時,絕對會讓你對整個氛圍乃至於錶款都印象深刻起來!
不斷創新的工藝極品
除了複雜功能,極致工藝錶款也一直都是SIHH錶展的看球重點,這部分並沒有多大的改變,畢竟M字型原先的一端仍然必須被好好照顧。展現工藝的做法或許每個品牌都有所不同,但想將最完美一面呈現出來的用意並無二致。而在今年的工藝錶款作品的表現上,著實彰顯了不斷追求創新的精神。
最美麗精巧的工藝腕錶當屬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的Métiers d’Art藝術大師系列Les Aérostiers熱氣球腕錶,乘坐熱氣球本來就是人類對於實現飛翔夢想的突破,而這系列錶款的突破則是將精美的手工雕刻和微雕熱氣球,懸浮於半透明的鏤空琺瑯背景之上,全系列總共5只腕錶,分別還原了1783至1785年間在法國完成的五次熱氣球飛行壯舉。
而對於伯爵Piaget來說,追求極致的超薄就刻在品牌工藝的DNA中,今年推出的Altiplano終極概念腕錶可說是「變本加厲」,以2mm不可思議的厚度,毫無懸念地問鼎世上最纖薄手動上鍊腕錶紀錄,基本上根本和一枚硬幣相距不遠。能達到這樣的超薄厚度歸功於將錶殼成為機芯基板的創意,但要打破原先伯爵自己的紀錄來到2mm的極致境界,則有賴於高科技合金材質的運用。
此外,卡地亞Cartier的金箔細木鑲嵌腕錶也相當精彩,在金箔與木塊兩種材質的結合上有著鬼斧神工的巧妙。但真正讓人「Wow!」出來的則是Révélation d’Une Panthère美洲豹腕錶,卡地亞以美洲豹做為工藝腕錶的題材並非第一次,而這次鏤空的管徑中隨意流動的金珠,則真的是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呈現。只要輕輕一個動作,錶盤上的迷你金珠如滿天繁星般流瀉而出,隨著精心勾畫的路徑各就其位,敏捷靈巧的美洲豹便逐漸成形。流動的金珠同時也象徵著時間的流逝,是款別具意義的腕錶。
(原文刊登於 天下雜誌網站)